2014年,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緊圍繞“八項規定”的貫徹執行,強化執紀監督問責,馳而不息正風肅紀,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把“八項規定”精神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江蘇衛視《廉政時空》欄目專題報道了我市作風建設情況。
一、知行相促,嚴守規矩蔚然成風。市委書記楊省世逢會必講作風建設,一再強調,黨員干部要嚴于律己、敢于擔當、有所作為。市委常委會帶頭做起,制訂《市委常委會議事決策規則》、《市委書記辦公會議制度》和《市委常委工作守則》,進一步規范履職行為和權力運行。增強“紅線”意識,印發《黨員干部“禁令”手冊》、《公務出行、住宿、用餐等規定摘編》,作為各級黨員干部學習和掌握的必讀教材,使這些“條條杠杠”成為黨員干部從政用權時不可或忘的“鐵規矩”。在增強黨員干部紀律意識、規矩意識的同時,堅持從細節做起,從小處抓起,切實改進文風會風,全市共清理取消108種簡報和內部刊物,壓縮比例達49.1%。實施“無會季”制度,切實減少會議活動數量。以機關作風為切入口,下發進一步嚴明工作紀律的通知,開展新一輪工作紀律專項督查活動,對20余名違反作風禁令的黨員干部進行公開通報,以良好的機關作風帶動政風社風轉變。開展“肅紀倡儉”行動,著力治理“三公”經費管理不規范等問題,全市出國(境)人數和經費同比下降14%和16%。各縣區豐富手段,強化舉措,灌云縣率先試點“三公”經費面向社會公開,海州區“三公”經費較2013年下降25.3%。
二、執紀必嚴,問責曝光形成震懾。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動真碰硬,加大執紀監督、公開曝光力度,從嚴構建作風建設“新常態”。一是部門齊抓共管,增強監督檢查合力。從公安、財政、審計、新聞媒體等部門聘請19名作風建設監督員,加大監督檢查力度,重點檢查公款大吃大喝、公車私用、公款購買商業預付卡等違規行為。強化部門聯動,定期與市國稅局、地稅局、商務局溝通,分析異常的購物、餐飲發票,糾正相關違規行為32起。二是創新監督載體,彰顯懲戒問責威力。加強作風建設不走過場,對頂風違紀者從嚴處理。市紀委共發出問題調查函110余份,要求主要領導對調查情況“簽字背書”。去年,全市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問題59個,處理82人,其中給予黨政紀處分24人。在電視、報紙、網絡同步開設“不良作風建設曝光臺”,先后點名道姓通報曝光17期51人,形成有力震懾,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。在全市范圍內下發3期紙質通報,通報10起午間飲酒、違規發放福利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。三是開展專項治理,狠抓突出問題整改。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,先后開展了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存在問題自查自糾和“公款大吃大喝、違規公務接待、公款送禮”專項治理行動,全市共歸還違規借用車輛214輛,收繳公車套牌27個。對飯店、“農家樂”、單位食堂等餐飲場所開展“不打招呼、不定時間、不定路線”的明察暗訪,共檢查各類餐飲場所120余個點,糾正以單位名義訂用私餐問題20余個。
三、固本強基,抓早抓小構建常態。作風建設,作之于細,累之于風。全市上下通過“小細節”的專注,帶來“大風氣”的好轉。一是緊盯節點,常抓不懈。按照作風建設“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,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”的要求,每逢關鍵節點,市紀委及時下發通知重申禁令要求,暢通反“四風”監督渠道,確保查糾問題無盲區。五一期間,全市共對393家單位公車封存情況開展檢查。中秋國慶期間,全市派出39個督查組、82個明查暗訪組,共檢查飯店、單位食堂、娛樂場所、商場超市等429個點。二是提醒教育,預防在先。健全機制渠道“早發現”,加快對信訪舉報問題反應速度,積極應對網絡輿情,實現對輕微違紀違法案件行為的及時查處。針對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,采取任職廉政談話、紀委約談、信訪談話等談話提醒方式“早防范”。突出問題導向“早糾正”,將領導干部思想、工作、生活作風方面和廉潔自律的一般問題作為重點內容,及時勸誡提醒。著重規范領導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行為,嚴格執行提前申報制度,明確不允許邀請人員的范圍,全年共有39名縣處級領導干部提前申報相關事項。三是固化成果,持續推進。突出源頭治理,相關職能部門陸續出臺《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規定》、《市級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》等規范性文件,細化公款接待、消費方面要求,進一步扎緊制度的“籠子”。紀檢監察機關加強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,督促各單位嚴格落實,把作風建設不斷推向前進。